最早介紹我看這部片的是工商的理財組一姐JOY,那天她會跟我提起這部片
,完全是因為,她陪我去修鞋,全新的鞋子提在手上,讓她覺得我是個購物狂
。事實上,我也不算是個購物狂,只是近來瘋狂迷戀上新鞋,至少我不會像女
主角在預告片中,連對他毫無用處的開瓶器還開罐器都買。

 這部片完全顛覆我對她的想像,也許是因為預告給我的IMAGE是,她是一個
購物毫無經過大腦思考「其物品」對她的實用性。

 但錯了,事實上,當她在買一樣東西前,她會先想好如何搭配、搭長褲還是
搭上衣,搭裙子還是搭短褲。然而,這卻是所有自以為聰明的女人的通病
而且,這是一個很可怕的循環。

 簡單舉例來說買了一個金色耳環來搭配臉上整個彩妝,就會想要上沙龍
去做頭髮,做完頭髮後,覺得髮型就像是要去參加奧斯卡的女明星,因此又再去
店裡挑選衣服,Maybe選了一件連身洋裝,總還得要一雙像樣的鞋來搭配吧,緊
接著就是一個合適的包包,以及有的沒有的配件。

 而,這只是一對金色小耳環所帶來的效應。這樣子的事情,都從經發生在你我
身邊女性身上。

 然後,等接到帳單後,就會出現這樣子再匪夷所思不過的表情。甚至會懷疑自
己的那幾張信用卡,是被盜用、盜刷了。

 以上,都不足以構成我對這部片的喜愛,因為,我不是一個Shopaholic
所以在購物的片段,我沒有辦法每一個畫面都點頭。除了,買保養品以及
化妝品時,我也曾經如以下圖片的女性們,在特賣會時-
大門一開向前衝啊。



 這部片唯一讓我想哭的點,應該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點,當女主角麗貝卡
的雜誌社總編輯帶他去聽法說會,要她舉手發問,穿粉紅色襯衫的她,問出
來的問題實在太有Guts,比那些穿白色黑色西裝筆挺,看似精英的人都還要
好太多了,簡直就是一針見血。

 總編輯說要問,就問辛辣的問題,要問就問有意義的問題,不要問不痛不
癢的爛問題。為什麼要這樣子呢?因為「這就是我的工作,我是財經雜誌的
記者,我的職責就是告訴讀者應該如何理財」讀者買我的雜誌就是要知道如
何理財,而不是看表面功夫。



 聽到這些,我都要落淚了,一整個很想給它比一個大拇指。這才是一
名理財記者應該有的態度啊,實在實在是太贊同了,頓時喚醒我早已經有點
麻痺的神經。

 可能是因為,這本書的作者,恰好就是一名財經記者,書中對她的介紹如
下。蘇菲.金索拉(Sophie Kinsella)-蘇菲曾在雜誌社擔任財經記者,但是個
性開朗的她對於撰寫嚴肅的財經新聞卻一點興趣也沒有,反而鍾情於小說寫作

 我們需要的就是生活化的理財,不要給我嚴肅的財經字眼,告訴我如何輕鬆
理財,雖然說理財一點都不輕鬆,而且首要條件就是要
克制自己。

 Finally,跟能夠一起討論電影的人去看電影很重要,謝謝親愛的Dennis陪我
去看電影,能夠自在]的跟你討論電影的一切,好開心,以後還要再去看很
多很多好看的電影
 

美國版預告片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l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