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天我跟白喵先生說我的大學指考成績有上過新聞,他說他有印象,我大吃了一驚,覺得極不可思議,因為我當時上的是晚報的專題新聞,拿我的指考成績為例做落點分析,以聳動的標題誇張的寫我可能會上政大,當然後來事實證明我沒上,那份很虎爛的剪報現在還躺在我家中,而白喵先生又傳了一個網路新聞連結給我,說是有關我的新聞報導,我嚇了一跳,覺得很妙,原來我的新聞變成外電傳到對岸去了,這麼多年之後我才發現呀!!新聞如下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不輕鬆的暑假(寶島寫真)

人民網記者  曹宏亮  吳亞明

    台北市的南陽街,短短不過50米,卻聚集了80多家“補習社”、“補習班”。平日這裡就人來人往,暑假期間,學生們更是“補習不斷南陽路”。除了補習各種功課,還要學習才藝,吹拉彈唱,琴棋書畫。看樣子,台灣學生們暑假還真不輕鬆。
    台灣的教育改革推動了10年,但是結果卻是“四不一沒有”,也就是說,當局不負責,老師不支持,家長不放心,學生不快樂,外加學生畢業后沒有出路。學生的升學壓力並沒有因為教改而減輕。剛剛拿到今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成績單的張雅婷,是台北縣三重高中的畢業生。她說,因為三重高中不是重點高中,所以管得更嚴,高三這一年,每天都要留在學校上晚自習,寒假也得天天到學校。其實不止是考大學的高中畢業班學生學習如此緊張,一般的小學生和初中生也一樣。一名林姓初中學生告訴記者,他念的是私立學校,上學期一開學,學校要求每個學生買了一摞自我測驗的卷子,當成每天晚上8點回家后固定的功課,假日、暑假尤其要到補習班報到。
    教改沒有給孩子帶來快樂,卻給形形色色的補習班帶來了快樂。統計資料顯示,教改10年來,全台灣的補習班總數從1865家劇增至10883家,增加了4.8倍,其中以升學輔導為主的文理補習班更是增加了8.1倍。就拿台北市來講,小學和初中的補習班去年已經有1729家。去年,參加校外補習的小學生的比率是74%,初中生的補習率是63%。在補習的科目方面,最多的是數學,其次是英語,再就是自然。學生每周的補習時間長達9個小時。在經濟方面,每個初中生平均每個月在補習上要花費4300元新台幣(4元新台幣相當於1元人民幣)。
  (人民網台北7月23日電)
當我覺得很妙的同時,白喵先生說,這沒什麼好驚訝的,因為他也沒接受過大紀元的採訪,當時大紀元還不是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篇。老師呀老師,這樣子記者們能確定他所報導的是真實事件嗎?他根本就沒有接觸過受訪者呀?老師呀老師,我一定要寄信問你,媒體讓我越來越困惑了,追求真相追求真實不是應該是我們的職責嗎?難道說新聞只是你抄抄我抄抄就可以了嗎?我想我們應該多點思考空間,我喜歡訓練我們思考能力的課,那讓我學到很多,我也希望有朝一日我能成為一個有批判能力的媒體工作者。新聞來源:   http://tw.people.com.cn/BIG5/14812/14874/1982175.html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l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