頤和園的開場是用這樣子的一句話,去形容我們一輩子的不得其解。 

 「有一種東西,它會在某個夏天的夜晚像風一樣突然襲來,讓你
措不及防,無法安寧,與你形影相隨,揮之不去,我不知道那是什麼
,只能稱它為愛情。」-余虹日記  
 
 開場,在東北的青梅竹馬,因為是彼此開啟心房的初戀,因此將青澀
交給了彼此。然而,在前往北大的路上,在前往未來的火車上,余虹展
露了一絲笑容,那笑,並非是因對愛情有所憧憬,因她才離開相處多年
的初戀情人,那個沒有什麼不好,卻也無法勾住她的心的男人。那笑是
為了未來而笑,為了夢想中的大學生活而笑。

  進入大學殿堂,遇見了那個生命中就只期待一次的那個人,那種害怕,
是害怕眼前這此生最大企盼實現,害怕他的出現。你說:「妳怎麼確定我
就是那個人?」我說:「我就是知道,就知道你是。」  

 余虹說:「與周偉的分手沒有奏效,可能我注定要跟這個人牽扯,那怕
分手。」分手的確不代表什麼,我在心中不斷複誦這台詞。  

 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說,這部片根本就是北大女生的性愛史,他不懂為
何需要如此多的性愛鏡頭。  

 我認為,不可否認的,愛伴隨著性,性緊跟著愛。我在思考,性之所以
被認定為最後的防線,那之間是種信任感,同時,人也可能利用這最深層
的信任感來懲罰自己。在那一面,無須偽裝,不單單只是身體的赤裸,心
靈上抑是,沒有任何防備武器,在那一刻。  

 她自問,自己是善良的女孩。平時的直率,過於急於讓自己同於男生般
的直率,雖然她依然清楚自己是女孩,但,卻讓自己陷入一個只有男人可
以處理的情緒中,而女人永遠無法真正灑脫。  

 對白很少,他們之間的對白很少,感覺跟觸碰跟肢體語言大過於一切。
在北京頤和園的湖中划船,倆人背光的剪影,倆人的戲謔,都只是存在那
記憶中的剪影。  

 說好了,永不再見,然而透過電子郵件,我驚訝經過十多年的催化,當年
余虹的狠話,在十年後都煙消雲散,似乎也少了一定要堅持不見面的理由,
因在多年後,見到周偉的照片後,她的心依然劇烈跳動著。  

 我在想,多年後,是否我也會像余虹一般,再見那個令自己莫名無法自
拔的人,答案,未知。這部片讓我反覆咀嚼很多遍,像周偉這樣的男孩永
遠是我這樣女生的致命傷。 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l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